杂思 | 纪念日
| 2022-11-21
0  |  阅读时长 0 分钟
Tags
杂思
日期
Jul 19, 2022 → Aug 31, 2022
摘要
它唯一的意义大概就是一个习惯的开始,以及让此后每一天的我都有了窥探过去的通道,打开合上,流逝时间可以被具象成一个个方块字,抵抗一些生活的虚无。
又不记得是哪里看到的,“三个星期没有做的事情,之后也不会再做了”。虽然这句话对我而言很像一个悖论,毕竟把事情拖延到三个星期之后再做又不是什么难事。7月16日,我觉得它值得被作为一个纪念日,但说起来这天发生的,不过只是些很稀疏平常的事情。
 
notion image
 
1
今年的7月16日,去看了《隐入尘烟》,被那些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和细微的举动感动,然后哭得眼泪直流。其实已经知道了电影的情节发展和结局,但还是忍不住,在很多简单的镜头前鼻头一酸。
 
notion image
 
开头没多久的一个镜头,纷纷白雪中,嫂子和媒人随着说话声走远,贵英蹲下身子抚摸后院刚被打的驴时,她突然转过身,看到了坐在对面房间里的有铁,一时间四目相对,透过镜面的反射,我看到沉默中的有铁用手搓起脸来,然后缓缓低下了头。说起来还挺丢人,从这短短几秒开始,我就已经鼻头发酸,想哭了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早一天时读到的关于他们相遇的文字,还是只是感受到了沉默中的言语。
整部影片都给人一种很平静的感受,使人放松和沉浸。我又没有带眼镜,以至于影片前一部分的一堆远景中,我都看不清贵英的脸,不知道是不是巧合,这部分她也一直没有开口说话,她是沉默的失语者。至于有铁,在别人口中,他永远都是马家老四,不被人记住的边缘人。他们俩的故事注定是人生海海中最不起眼的一朵浪花。
 
2
电影刚开场时,我便期待着冲突,期待着戏剧性,然而这点上我必然是失望的,除了献血的设定与结尾,影片并没有在两人的生活中加入多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,很多时候两个人都在沉默中,偶尔说上几句话。虽然我这一代接触田野的机会少之又少,但看着老四和贵英播种小麦,孵小鸡,搭燕窝,我总是不可避免地将他们与生活中的某些人重叠起来,他们有着最朴素的对土地的敬畏,对自然的感恩。他们待在被越来越多人忘却和抛弃的乡土中,用脊背托举生活。
小学的时候,家里的田还是有种水稻的,那时家家户户都还多少种点,于是收稻、晒稻都见到过,年纪稍大些后,暑假的中午还会被差使着用翻谷耙(第一次知道叫这个)翻稻子,其实也就是拖着它在门前晒稻子的水泥地走上几趟,我不大喜欢这个工作,谷子刺脚,走完一趟总感觉脚痒痒的,我得用水冲好久。
 
notion image
 
每到夏天,晾晒的稻谷就铺满了地面,走到哪里都是金黄黄的。大家一般白天把稻谷搬出来晒,傍晚太阳落山前就要收掉,收好的稻谷都是装在一个又一个麻袋里。说起来,麻袋一般都会搬回家里,一是怕夜露太重弄潮了稻子,二是怕下雨或是其他别的原因,但是也见过很多人家的稻子堆一堆,盖上塑料布,压上几块石头就算完工的。
提起稻子,我的脑海里总有一个场景,夜晚,许多装稻谷的麻袋堆在门口,一个又一个垒得很高,甚至于可以用来当做滑梯。我们几个小孩就一直在这个麻袋堆上爬上爬下,滑来滑去。夜晚让一切都变得神秘,麻袋好像不是麻袋,我们沉浸其中,弄得一身脏。但奇怪的是,记忆里的这个场景总像是一个冬夜,大家都穿的的棉衣,稻谷又只会在夏天晾晒,而且我甚至想不起大概的时间,记忆里带有黄色灯光的家门口也与实际有些出路,是梦是真,实在难以明确了。
第二个场景则是和场大雨相关。那时候的我应该还很小,或许还没有参与过稻谷相关的农事。不记得我和姐姐两个人先前在做什么,看电视?写作业?总之在我们眼中,雨是突然下起来的,夏天常见的瓢泼大雨。
父亲出门了,稻谷还晒在地上,被雨水冲着向门口的水渠流去,我好像撑着伞到雨中看了看,却不知道可以做什么,于是又走回屋内。两人一人一板凳,就朝着敞开的大门哭,可能因为不知道做什么只能哭着来应景,也可能带点怕被责备的恐惧,一直哭到雨变小,哭到父亲回家。说起来,父亲回家时一定有被如此伤心哭泣的我们俩个给奇怪到,知道我们是因为雨里的稻子而哭,他说句“这个有什么好哭的,没什么大不了的,别哭了”之类就把我们两个打发走了,眼泪也一样,在父亲回来后就消失了。我甚至想不起那些雨中稻子的结局,但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被我记了很久。
说起来小时候真的好像傻,什么一点事情都觉得要比天大,却又什么也不会做,于是只能哭,大人则会坦然面对,冲走的稻子就冲走,留下来的再晒干就好。贵英和有铁是大人,不小心铲掉的秧苗,被雨冲化的土砖,都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憾事,不值得眼泪也不值得停留,向前走才是大人的唯一哲学。
 
3
这一次,我本来打算一个人去看电影,最终却还是三人成行。相比于哭红眼的我,另两个人都表示没什么波澜,姐夫说没有看懂,电影里的这些难道不是现实中很常见的吗?比他们不幸的多了去了。我只能沉默。表姐和我一样想到了同一个人。
我们村子里也有这样一对夫妻,年纪稍长的男子配一位有些痴呆的妇人。他们住在外婆家边上,两人有一个女儿,是男方父亲和妹妹在帮着带。我好像没怎么见过男方,他长得和他父亲太像了,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他们是同一个人。女方的名字用方言来叫音同“mei”,我记得每次去外婆家,只要在路上遇见她,我妈都会和她打声招呼,“mei”“mei”地唤她,然后扯上一两句话。她认得我,看见我总是像其他人一样用小名唤我,每一次。
 
notion image
 
 
后来长大些,读了中学,大学,去外婆家多是晚上,于是很久没有见过她。难得见到时,我还得缓缓想想她是谁,她已经开口唤我,有种回到儿时的感受。让我觉得神奇的是,很久不见,她还认得我,毕竟在很多人口中,就算我单独一个人时,“名字”也是两个人的。
一定还有很多的老四和贵英,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他们那样真挚的感情,两个独行的灵魂一起有了“家”的概念。爱情还是亲情,我看到有人讨论,可是答案难道不是显而易见吗?
 
4
一年前的这天,我在网上给自己买了一本五年日记,本子很贵,我纠结了很久之后才决定买,想着这样或许可以记得长久一些。
那是第二次买,第一次买的时候想把日记本当做生日礼物送给自己的,付了定金却忘了尾款,发现时订单自动取消,本子也没货了。而一年前想买,单纯因为觉得这五年值得被记录,我自己给它们赋予或者说倾入了太多意义,于是在一个一点也不特别的日子,收到了心心念念的日记本。
 
notion image
 
我总是很容易对日记这种东西产生兴趣,所以说不出来这是第几次尝试写日记,但这一次还算是坚持下来了。日记里面写的大多是情绪和琐事,就算每天都记得要写,也还是会不时出现很长段时间的空白,于是需要翻着过去的零碎把空白填满,佯装过去的口吻。这种感受很不好受,当下显得重要的事情,对于未来的自己而言,都不值一提。
五月中旬开始,日记有段很长很长的空白,我每天的烦心事又多了一个,什么时候把这些空白填满,我和自己说明天,明天。于是当某天我翻出压箱底的日记本时,惊奇的发现居然要一年了。看着过去写下的文字真的有种很神奇的感受,我在同一天被相同的情绪或问题困扰,生活果真是场循环。
 
5
2021年7月16日,三学期的末尾,暑假的图书馆人很少,而我和之前的每一天一样,在同个位置坐上一整天。
图书馆是个很神奇的地方,安静,舒适。我很喜欢观察同一片区域自习的人,也很容易对反复出现的人产生熟悉感,虽然我们毫不相识。大学四年,这样不相识的同学有许多许多,他们来了又去,相遇往往是戛然而止的,突然的某天开始很多人再未出现在我眼中。
同学L就是这样一个人,说实话此前我并没有注意过他,他来自习的时间太短了,但因为巧合,他被写进了我的日记第一篇。除同学L以外,万林同天做志愿的信管女生,夏令营时住同个房间的隔壁寝妹子,不得不说人和人的联结真的很脆弱,但该再见的总会再见吧。
最后,我自顾自地把7月16日这天作为了一个纪念日,虽然想为这第一篇日记赋予意义实在艰难(尽管我常做这种心理暗示),纵观一年以来的日记,这天发生的事情和每一天一样微不足道,甚至只有在我翻看时才记得起这天发生的事来。它唯一的意义大概就是一个习惯的开始,以及让此后每一天的我都有了窥探过去的通道,打开合上,流逝时间可以被具象成一个个方块字,抵抗一些生活的虚无。
 
notion image
 
Loading...
目录